解析:如何多方面地系统性降低物流成本
供应链物流是为了顺利实现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物流,协调运作生产、供应活动、销售活动和物流活动,进行综合性管理的战略机能。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物流成本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效率的重要指标,随着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
做好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其次,要加强物流成本的核算管理。物流成本计算的难点在于缺乏充分反映物流成本的数据,物流成本数据很难从财务数据中剥离出来。因此,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首先要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工作。建立统一的物流成本统计口径,进行全国范围的统计,设立行业与地区的物流成本数据库。在国家尚未出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规定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目标,制定一个试行的规划,利用规划对各相关部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我们可以通过发挥物流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还可以通过发挥物流功能要素的协同效应来降低物流总成本,即把运输、装卸、包装、储存、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各个功能的目标协同起来。例如:运输成本可能不是最小的,或者库存成本不是最小的,但是,把运输和储存合起来的协同成本一定是最小的。
其次,要加强企业职工的成本管理意识。企业员工对物流成本管理方式的理解和配合是保证物流成本管理顺利开展的基础和条件,没有广大员工增强物流成本管理的共识,仅有制度和条文,执行起来也难以奏效。要把降低成本的工作从物流管理部门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并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各流程节点中,进行物流成本管理,使企业员工具有长期发展的“战略性成本意识”。
2、降低运输成本
合理选择运输工具。运输工具的经济性、迅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在目前多种运输工具并存的情况下,必须注意根据不同货物的特点及对物流时效的要求,对运输工具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评价,以便做出合理选择运输工具的策略,并尽可能选择廉价运输工具。
制定最优运输计划。在企业到消费地的单位运费、运输距离以及各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量都已确定的情况下,可用线性规划技术来解决运输的组织问题;如果企业的生产量发生变化,生产费用函数是非线性的,就应使用非线性规划来解决。属于线性规划性类型的运输问题,常用的方法有单纯形法和表上作业法。
注意运输方式。采用零担凑整、集装箱、捎脚回空运输等方法,扩大每次运输批量,减少运输次数。采用合装整车运输是降低运输成本的有效途径,合装整车运输的基本做法有:零担货物拼整车直达运输;零担货物拼整车接力直达或中转分运;整车分拆和整车零担等。
提高货物装载量。改进商品包装,压缩疏松的商品体积并积极改善车辆的装载技术和装载方法,可以运输更多的货物。提高装载率的基本思路是: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车辆载重吨位;另一方面是要充分使用车辆装载容积。具体的做法包括:组织轻重配装;对于体大笨重、不易装卸又容易碰撞致损的货物,如自行车、科学仪器等,可采取解体运输。同时加强计划工作,避免“货多车少”和“货少车多”的现象。
3、降低仓储成本
采用现代化库存计划技术来控制合理库存量。例如,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制造资源计划(MRP2)以及准时制(JIT)生产和供应系统等来合理地确定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和产成品等每个物流环节最佳的库存量,在现代物流理念下指导物流系统的运行,使存货水平最低、浪费最小、空间占用最小。
运用存储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库存量,实现货物存储优化。货物从生产到客户之间需要经过几个阶段,几乎在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存储,究竟在每个阶段库存量保持多少为合理?为了保证供应,需隔多长时间补充库存?一次进货多少才能达到费用最少的目的?这些都是确定库存量的问题,也都可以在存储论中找到解决的办法。其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是经济订购批量模型。
在库存管理中应用ABC分类管理法,做好库存物品种类的重点管理和库存安排,提高保管效率。ABC分类管理法符合“抓住关键的少数”、“突出重点”的原则,是库存成本控制中一种比较经济合理的常用方法:对于品种少但占用资金额高的A类货物,应该作为重点控制对象,必须严格逐项控制;B类物资则可以分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而对于C类物资,一般只需要采取一些简单的控制方法即可。
4、借助信息化控制和降低物流成本
总之,物流成本降低是个持续不断的过程。物流系统优化是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到企业盈利水平的重大问题,应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的物流系统。同时,要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个部门在优化物流系统的过程中相互配合。
文章来源:高胜咨询
本文摘自网络,如涉及隐私侵权问题,请联系本网站删除。